依靠技术驱动,立博汽车将变速箱的齿轮啮合噪音控制在极低标准,比图书馆翻书声更轻微;钢研昊普的工程师团队历经多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套超大型热等静压装备,对300吨级装备做到精准温控,相当于在足球场大小的空间里控制每粒沙子的温度……
随着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平度坚持“链主引领、集群智造”理念,推进智能制造产业不断进阶。经过精心培育发展,这里既有隐形冠军企业在细致划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也有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既有本土企业从市场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的跨越,更有政府与企业携手构建的良好产业生态。
走进平度德盛机械的精密加工车间,一台直径仅20厘米的摩托车曲轴正在接受0.001毫米级的超精度打磨。这个看似普通的金属部件,不仅改变了高端发动机曲轴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还让德盛机械成为奔驰、宝马等国际有名的公司的重要供应商——其曲轴连杆总成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为4.9%,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7.35%。凭借对精度的执着追求,德盛机械在细致划分领域开拓出广阔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这样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在平度的智能制造领域并不少见。征和工业作为全国链传动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其滚子链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2%,国际市场占有率为9.2%,位居全球前列;淄柴博洋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生产的N26、N330等系列中速船用柴油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4.31%。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企业对创新的持续投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平度规上工业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2%,高于全国中等水准1.8个百分点,技术优势正慢慢的变成为企业突破市场壁垒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对于创新的支持必不可少。近年来,平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示范企业创建成果显著,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家、同比增长16.7%,青岛市创新型中小企业119家、同比增长101.7%。
在国内市场,平度企业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持续深耕,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立博汽车AT变速箱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成为国产汽车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征和工业的链传动系统大范围的应用于农业机械、工业设施等多个领域,满足了国内超三成的市场需求。
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正深刻影响着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平度的智能制造企业正凭借技术优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从专注本土市场向参与全球竞争迈进。
在淄柴博洋的装配车间,刚下线个国家的认证标签;立博汽车的排气法兰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7%,成为国际卡车巨头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科麟智传的乘用车进气系统零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7%,产品远销欧美地区。
平度智能制造产业实现集群式、跃迁式的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本质上是技术标准向市场规则的转变。正如淄柴博洋董事长赵书健所说:“我们的海外市场拓展,是基于技术标准展开的。每进入一个国家,就留下一套具有企业特色的参数。”
平度市工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在平度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格局中,“链主引领、集群共生”的生态效应正日益凸显。
从产业布局来看,平度已形成“汽车精密功能件”与“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两大核心板块。汽车精密功能件板块涵盖轮毂、传动制动零部件等四大类产品,拥有立博汽车、淄柴博洋等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板块聚焦船用发动机、智能电机等装备及配件,聚集了征和工业、德盛机械等头部企业。
目前,平度智能制造规上企业达到148家,2024年产业产值为374.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已实现产值307.5亿元,成为青岛制造业的重要增长力量。
生态构建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聚合。平度通过“产业链牵头部门+行业协会+链主企业”的模式,组建发展联盟,推动本地配套率不断的提高。例如,东橡科技作为“链主”企业,带动周边50公里内形成了完整的橡胶产业配套链,并吸引国外企业来此设立胶料检测中心。
政府的精准施策,为产业生态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025年以来,平度推进15个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改项目,培育3家青岛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增4家青岛市绿色工厂;举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需对接大会,促成11家企业与青岛整车、电池企业组织合作;培育3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推荐25家申报专精特新企业。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推动智能制造产业从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生态驱动转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