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控制40多年后,末代总督安藤利吉仍在悲叹:“如果敌军登陆,台湾人会不会突起呼应,突击我皇军?”
今日是台湾克复75周年纪念日。1945年10月25日,我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举行。阅历半个世纪日本殖民控制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有。
甲午战胜,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割台音讯传来,台湾民众悲愤欲绝,他们“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废寝忘食,哭声达于四野”。
《马关条约》签定一年后,维新志士谭嗣同悲愤地写道:“人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边何处是神州。”
誓不臣倭。1895年之后的整整50年里,台湾岛上的抗日烽烟从未平息。2012年上映的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叙述的便是1930年“雾社事情”。雾社赛德克族首领莫那·鲁道带领族员进行装备起义,遭到日本殖民当局严酷。
“我时常想,为何咱们的前辈宁可一死,也不肯耻辱地活着。或许,这便是对日本文明的抵挡。文明没了,这个民族还能剩余什么?因而,仅存的前史回想一定要守住。”莫那·鲁道的曾外孙女马红·巴丸回想。
殖民当局从思想上“同化”民众的图谋,亦遭。士绅林献堂以“不读日文、不说日语、不着和服”,表达心向祖国决计。台湾民众被逼改日姓,姓陈的改为“颍川”,“颍川”在许昌一带,是“陈”姓的发祥地。姓“吕”的改为“宫中”,汉字一拆,“宫中”仍是“吕”。
“杜鹃岂有兴亡恨,汗水虽干亦自啼”。这是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在《旗山废垒怀古》中的两句诗,表达出对祖国的深切怀念。
1920年,作家连横出书《台湾通史》。在这“(台湾前史)起自隋代,总算割让”的皇皇巨作中,他写道,“‘国可灭,而史不行灭’,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婆娑之洋,美丽之岛,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实式凭之!”
1931年,中日关系持续恶化。连横遣子连震东回到大陆。时震东妻怀孕,父亲吩咐,若生男孩,起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旗开得胜之含义,又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之光亮期望”。
1937年“七七事故”,日本全面侵华。台湾总督府在《事故发生后一年间本岛人意向的回忆》中说到:“自事情迸发以来,一部分的台湾人因其民族的成见,仍然视我国为其祖国,过于信任我国的实力,被其宣扬所利诱,对立总督府、对立日本军方的言行在各地流布。各种恶质的谣言也不断出现,妄图对控制进行抵挡。”
殖民控制40多年后,末代总督安藤利吉仍在悲叹:“如果敌军登陆,台湾人会不会突起呼应,突击我皇军?”
台湾,1945年8月15日上午。朋友告知医师吴新荣,正午将有日本天皇的重要播送,很可能是日本屈服。天黑,友人带来切当音讯:日本无条件承受屈服了。
送走友人,吴新荣拿出《中山全集》,光明正大地放在书桌上阅览。第二天一早,他走进家中防空壕,拿出由于蔽藏太久已布满尘土的先人灵位,焚香祷告日本屈服音讯。从这天起,吴新荣开端用中文写日记。之前,他的日记都用日文。
日本屈服当日,元老张继在为连横遗著《台湾通史》作序中写道,“自开罗会议决定台湾复归我有……今竟重光台湾,雅堂(连横)有知,亦可含笑于九泉矣。”
《台湾新报》副社长兼编缉的日自己伊藤金次郎在《台湾不行欺记》中描绘这种热潮:许多人在街头挂起黑板,面向包围来的暂时学员就地教授汉语。在其时,只需有会汉语的人,不论规范不规范,都会有人围着他学。
此刻,北京大学语言学家魏建功教授,以“国语推广委员会”常委身份来台湾推广汉语。他编订“国音规范汇编”,作为台湾推广规范国语的根据。
9月14日,我国空军榜首路军司令张廷孟带着国旗驾机飞往台北。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前低飞一圈,市民仰视天空,雀跃喝彩。一下飞机,张廷孟就令前来迎候的总督安藤利吉降下机场上的日本国旗。太阳旗旋即消失,我国国旗顶风高高飘扬。
10月15日,《台湾新报》头版头条刊登音讯:“全省待望之我国军队,今日将登陆于基隆。”台湾民众闻讯蜂拥至基隆码头迎候。
10月17日11时30分,我国军队抵达基隆码头。次日,大部分官兵乘列车前往台北。而在台北市,从8时起火车北站就已摩肩接踵,学生表明“不比及我国军队到来誓不回家”。14时40分我国军队进入台北,遭到市民夹道欢迎。
其时有不少庆祝克复的对联,选录台北、台中两城的几副:“自有生民怀故国;不胜遗老话前朝。” “万里东来,特为同胞除枷锁;十年西顾,惟期祖国克艰危。” “为己国之河山,不辞发愤图强;登斯民于衽席,何异妙手回春?”
1945年10月25日上午,我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中山堂(公礼堂)举行。
9时,各方参与人员连续进场。10时,礼炮齐鸣,仪式真实开端。国民政府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宣告:“台湾日军业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在南京屈服,本官奉我国陆军总司令何转奉我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之指令为台湾受降主官,兹以榜首号指令交与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将军受领,希即遵照办理。”
有史料记载:安藤利吉体肥,头大,顶秃,一言不发,无精打采,执笔签署降书,即时离席。
之后,陈仪即席播送:“此次受降仪式,经手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均已顺利完成。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我国地图,全部全部土地、公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有前史含义之现实,自己特向我国同胞及全世界陈述周知,台湾现已克复。”
当天15时,台湾各界在公礼堂举行克复庆祝大会。其时记载,台北40万市民,“老幼俱易新装,家家遍悬灯彩,相逢贺喜,如迎新岁,鞭炮锣鼓之声,响遏行云,狮龙遍舞于全市,途为之塞。”
1946年1月1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布《康复台湾同胞国籍令》,宣告“台湾公民(包含汉民族及土著高山族)原系我国国民,因受敌人侵犯,致损失国籍;兹疆土重光,其原有我国国籍之公民,自卅四年(194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起,应即一概康复我国国籍。”
也是在1946年。林献堂安排“台湾克复问候团”前往南京,并于9月12日前往西安,后在耀县遥祭黄陵,“仅以心香祭品遥祭于我民族奠基远祖轩辕黄帝”,曰:“台湾六百五十万同胞,脱离日寇控制,重归祖国地图”。
1985年,抗战成功40周年。“北美华人社会科学家协会”在美国举行学术研讨会。一位听众问前史学者许倬云,我国抗日支付这么大价值,含义终究是什么?许倬云答:“我国争到了国格。国格是一个国家对自身必定的一番自觉,及一份由此而生的庄严与自重。”
这位阅历沧桑的白叟极带爱情地说:“这是百年耻辱后,我国咬着牙、吞着血拼出来的国格。”


